目前分類:關於寶寶的心理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六個月至兩歲的小寶寶是生長過程中的口慾期,對於任何好奇的東西都會咬,也時常會養成吸奶嘴其至吸手指的習慣。小寶寶這一段期間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尚且不足,吸吮安撫奶嘴可以為寶寶自己帶來吸吮的滿足與安全感,當寶寶逐漸長大,對於週遭的人、事、物能互動時,吸安撫奶嘴的需求就會逐漸降低。如果父母或媬姆與寶寶之間的的互動不夠;或者是為了減少照顧的麻煩而讓寶寶獨處太久,把安撫奶嘴當成減少照顧的工具時,寶寶吸安撫奶嘴的現象就可能會轉變成為一種難以戒除的習慣。

吸吮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口慾期的不滿足在未來性格的形成上,容另造成偏激、不安與耐性不足。所以醫學上並不會限制口慾期的正常發育過程,並加以輔導與配合。在選用安撫奶嘴時並不建議用一般形狀的奶瓶奶嘴當成安撫奶嘴來使用,一方面因為其材質太軟,不能滿足口慾期小寶寶較強的吸力,是一方面如果上面有奶嘴孔存上,寶寶可能會吸了滿肚子的氣,容易造脹氣、肚子痛。理想的安撫奶嘴建議選用母乳形狀或是扁奶嘴頭的較佳。

絕對不建議太小的寶寶,例如只有兩個月大,就使用安撫奶嘴,時常看到有些兩個月大的小寶寶,在打預院針或做健康檢查時身上就掛一個安撫奶嘴。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年齡太小,寶寶還沒有到口慾期,不需要用;另一方面是會有有很大的衛生問題。正常的奶嘴奶瓶消毒,一般平均每天煮六個奶瓶,每用掉一個,下一次就用另一個新的,這種做法要持續到年齡滿八個月大時。但是使用安撫奶嘴的時候,時常是一整天另一個用,中間根本就沒有再去完全的煮沸消毒。根本不合衛生的原則,寶寶很容易有腸胃炎或呼吸道感染。

正常使用安撫奶嘴的時候,也要盡量保持衛生,寶寶不吸的時候要用奶嘴蓋子套起來,避免弄髒。安撫奶嘴的表面如果出現粗糙不平滑的時候就要換新。偶而會看到一些小寶寶身上綁安撫奶嘴的帶子都髒的變成黑色仍在使用,這是非常不好的。

對於寶寶而言,吸手指比吸安撫奶嘴更方便,時常在不自覺的情形下慈成吸手指的習慣,吸手指雖然也很能滿足吸吮慾,但是其壞處除了不能消毒保持衛生之外;手指的皮膚長期浸溼變脆弱後很容易咬傷發炎,有些寶寶直到小學都有睡前吃手指的習慣,長久下來手指都會出現變型的現象。所以在醫學上並不鼓勵吃手指,當寶寶在早期出現吃手指的現象時,就盡量用安撫奶嘴代替,如果已經有習慣性時,簡單的可以用載手套、抹黃蓮的方式阻止他;再不行時可以用一條帶子(例如剪一條紗布繃帶),一端綁在寶寶的大腿上,及一端綁在寶寶的

到府保母-阿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常犯教養錯誤
人們常用「猴死囝仔」形容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孩子,曾看過某本親子教養書皮封面印著「你在養小孩,還是養猴子?」,短短一句,令人莞爾;但對於家裡有個山大王的父母來說,卻感到一陣膽戰心驚!西遊記裡的唐僧用金箍咒來制服孫悟空的桀驁不馴,家長面對家中小霸王無理取鬧,勸告後仍然無效的窘況下,巴不得也有緊箍咒語,讓孩子能乖乖聽話,但您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大人管教不當,而不是小孩自身的問題呢?本篇文章即為您解析教養0~4歲孩子時,父母常犯教養錯誤,您不可錯過!
家有山大王!?
信誼基金會親職教育部部主任譚合令指出,處於0~4歲階段的嬰幼兒難以抓摸、情緒變化快,翻臉就像翻書一樣,好像任性是他們的專利,常令家長們難以理解孩子的行為。這歸咎於幾個原因:1.小嬰兒是自然人,尚未社會化,當尿布溼了、肚子餓了等,自然就會出現哭鬧現象;2.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3.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因此以哭鬧做為宣洩情緒最有力的表現;4.孩子之前有成功的耍賴經驗,因此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使孩子遇到同樣情況時故技重施。
譚合令表示,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或行為,不一定要抱持負面的角度看待,多站在孩子的高度想,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可能不是您原本想像得那樣不可理喻;譚合令舉例說,有些1~2歲的幼兒喜歡打人、推人,細究原因,原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尚不成熟,他可能只是看到別的孩子感到很興奮,卻用力過猛把他推倒,或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候家長可以示範給他看─當遇到別的幼兒時該怎麼做;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跟照顧者缺乏耐心,使得孩子也有樣學樣,用粗魯的行為對待他人。

到府保母-阿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常犯教養錯誤
人們常用「猴死囝仔」形容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孩子,曾看過某本親子教養書皮封面印著「你在養小孩,還是養猴子?」,短短一句,令人莞爾;但對於家裡有個山大王的父母來說,卻感到一陣膽戰心驚!西遊記裡的唐僧用金箍咒來制服孫悟空的桀驁不馴,家長面對家中小霸王無理取鬧,勸告後仍然無效的窘況下,巴不得也有緊箍咒語,讓孩子能乖乖聽話,但您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大人管教不當,而不是小孩自身的問題呢?本篇文章即為您解析教養0~4歲孩子時,父母常犯教養錯誤,您不可錯過!
家有山大王!?
信誼基金會親職教育部部主任譚合令指出,處於0~4歲階段的嬰幼兒難以抓摸、情緒變化快,翻臉就像翻書一樣,好像任性是他們的專利,常令家長們難以理解孩子的行為。這歸咎於幾個原因:1.小嬰兒是自然人,尚未社會化,當尿布溼了、肚子餓了等,自然就會出現哭鬧現象;2.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3.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因此以哭鬧做為宣洩情緒最有力的表現;4.孩子之前有成功的耍賴經驗,因此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使孩子遇到同樣情況時故技重施。
譚合令表示,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或行為,不一定要抱持負面的角度看待,多站在孩子的高度想,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可能不是您原本想像得那樣不可理喻;譚合令舉例說,有些1~2歲的幼兒喜歡打人、推人,細究原因,原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尚不成熟,他可能只是看到別的孩子感到很興奮,卻用力過猛把他推倒,或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候家長可以示範給他看─當遇到別的幼兒時該怎麼做;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跟照顧者缺乏耐心,使得孩子也有樣學樣,用粗魯的行為對待他人。

到府保母-阿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出生後二歲以內,原本就是孩子的吸吮期,但當過了這個時期,還對奶嘴、奶瓶、手指等物品戀戀不忘時,就應該想辦法讓他們戒掉,以免往後影響牙床咬合,至於對娃娃、被子等東西的依戀,或許就要追溯至父母給的壓力了。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張佩菁表示,會的,雖然在六個月以前有吸吮反射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延長到長恆牙之前,確實會對上下顎骨的發育有影響,尤其是到了4、5歲之後還有這樣的習慣,正中間的門牙就會出現開咬的情況,就得強迫戒掉了。

為什麼「戒奶嘴」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是如此重要呢?

到府保母-阿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